近日,河北省固安县一名退休工人马宝萍因一起持续十余年的民间借贷纠纷陷入困境。其自述因轻信他人致房产被抵押,在偿还数百万元银行贷款后,仍面临个人债务执行难题,引发公众对民间借贷风险及法律执行问题的关注。
轻信“佛堂誓言”,房产抵押埋下隐患
据马宝萍陈述,2010年6月,其在从事安利产品销售期间结识客户鲁某兰。鲁某兰以投资建厂为由,多次请求借用马宝萍的房产证办理贷款,并承诺以名下28亩土地及厂房作为抵押担保。为获取信任,鲁某兰曾带其至家中佛堂“以佛祖名义发誓”,并委托律师王某拟定协议,约定若未能还款,工厂所有权归马宝萍所有。马宝萍称,基于对“信佛之人”的信任及协议保障,最终交出房产证。
贷款连环套:从银行到个人借贷
马宝萍表示,鲁某兰首次抵押其房产证从银行贷款一年后,虽归还证件但要求续借。此后,鲁玉兰以“土地手续即将办妥”为由,再次恳求其向个人借款50万元,并承诺快速还款。马宝萍称,自己通过变卖门店、房产及向亲友借款,累计偿还银行本息超450万元(含利息150万元),但鲁某兰所借的50万元个人债务至今未还,连本带息已增至130余万元。
法院执行陷僵局:抵押纠纷变“买卖纠纷”?
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马宝萍称其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鲁某兰及其儿子袁某志因“无车无房无存款”被法院裁定为“无财产可执行”,导致其替对方代偿的银行贷款无法追回;另一方面,其个人因50万元民间借贷被债权人起诉,工资账户及医保卡被冻结,生活陷入困境。马宝萍质疑,法院将最初的抵押纠纷定性为“买卖纠纷”,且未有效处置鲁某兰名下28亩土地,致其权益受损。固安县法院暂未对此案细节作出公开回应。
当事人呼吁关注:法律意识不足酿苦果
现年62岁的马宝萍表示,事件导致其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并因经济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她坦言,自己因法律意识淡薄轻信他人,如今后悔不已,“卖房还债后仍难脱身,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更多人警惕借贷风险”。
律师提醒:抵押担保需审查资质
针对此类纠纷,法律人士建议,民间借贷中若涉及房产抵押,务必核实借款人还款能力及抵押物真实性,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担保协议应明确条款,避免口头承诺。若担保人被迫代偿债务,可依法向借款人追偿,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
目前,马宝萍已收到法院针对民间借贷案的新传票,其称将积极应诉并继续寻求法律途径维权。
上一篇 盐城315名被辞退民办教师集体申诉 43年信访求公正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