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举办“教育强市青年说”活动,市、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市直属学校63名青年同志交流展示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思考。此次活动是泰州强化教育系统青年人才培养的缩影。近年来,泰州着力构建“引、育、管、用”全链条培育机制,贯通青年人才培养成才通道,全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第一资源。新时代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强化“引育留”全链条服务,构建全方位的人才生态体系,不仅关乎地区发展,也影响国家创新活力。
引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人才引进是人才服务链条的起点,只有播下种子,才能孕育未来的森林。在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中,引才如同“春雨”,不仅需要及时精准,还要让人才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与诚意。首先,要从政策环境上营造吸引力。例如,设立高端人才专项引进计划,通过优化落户、住房、配偶安置等政策,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无后顾之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借助国际化平台扩大引才视野,通过参加全球科技论坛、联合国际名校科研机构等方式,将更多的目光吸引到本地。此外,人才引进不能停留在“数量为王”的层面,而是要注重精准匹配。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制定行业导向型人才目录,避免引进“水土不服”或过度重叠的人才资源。这种如春雨般的细致入微,不仅能够培育出更强的区域人才竞争力,也能为地方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育才如沃土,蓄积新潜能。引进只是起点,培养和发展才是人才成长的核心环节。人才犹如一颗颗优质的种子,只有深植于肥沃的土壤之中,才能茁壮成长。要实现“育才如沃土”,需要从教育、科研、产业等多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场景对接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成长为符合产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形成“以才促创、以创带才”的良性循环。例如,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鼓励优秀团队围绕关键领域展开攻关,为人才成长提供全方位的舞台。这种精耕细作的“沃土式培养”,能够激发出人才潜能的最大化,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动力。
留才如护苗,打造暖心家。“引得进、育得好”,最终的目标是“留得住”。留才如护苗,不仅需要为人才遮风挡雨,还要创造出让他们扎根生长的情感归属与制度保障。首先,要强化生活配套的吸引力。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通过提升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消除人才流失的隐患。其次,情感认同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支点。通过营造尊重人才、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让人才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被认可。例如,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会,为他们搭建展示成就、分享经验的平台;设立“人才荣誉日”,给予突出贡献者特别的社会荣誉。这样的情感纽带,能够让人才真正融入到本地的发展与文化中。最后,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刚步入职场的青年人才,可以通过职业导师制、岗位轮岗等方式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对于中高端人才,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倾斜和决策空间,激发其持续创新的动力。这种“因材施策”的护苗之道,不仅能稳住人才,更能让他们扎根开花结果。(通讯员:董雪)
审核:刘甜甜
责编:郑文亮
下一篇 强化对村巡察,厚植风清土壤